万达轻资产转型:从地产巨头到品牌运营者
王健林的“瘦身”战略与资本博弈
经济学家林采宜曾比喻:“中国房地产正站在珠穆朗玛峰上,无论朝哪个方向走,都再无高处。”
作为曾经的地产首富,王健林领导的万达率先迈出了“下山”的步伐。近日,万达官方宣布彻底退出房地产开发,全面转向轻资产模式。
此前数月,万达频频出售资产,包括以低价转让酒店、文旅城等项目给融创,并借资促成交。同时,将万达酒店管理公司和万达文旅集团注入上市公司体系,完成资产重组后,万达酒店发展股价一度飙升近40%。
这场由王健林主导的轻资产变革,其实早已铺垫多年。早在2015年,他就提出靠品牌和管理盈利的战略构想。随后通过密集回收万达广场项目的注册资本金,逐步实现资产结构优化。
随着土地成本上升、销售回款周期拉长、贷款杠杆空间收窄,传统房地产开发模式的风险日益加剧。万达意识到,这种依赖资金滚动的快速扩张逻辑,已难以持续。
因此,万达选择剥离实物资产,保留品牌与运营管理能力。例如,即便卖出酒店,仍保留管理权;即便出售文旅城91%股权,依旧掌控品牌与经营。
这一策略有效缓解了高负债压力。数据显示,2015年万达商业租金收入毛利率高达72.14%,远超物业销售的37.95%;尽管租赁收入仅占总收入的10.94%,却贡献了35.25%的税前利润。
如今,虽暂失首富之位,但王健林凭借精准的战略调整,为万达重新赢得市场估值增长的空间。“隔壁老王”能否王者归来,仍是值得观察的资本故事。